更新时间:
澎湃新闻:您2023年出版了新书《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这本书的中文版将于2025年秋天上市,期待!在浏览过这本书的英文版后,我发现您的这部作品和之前的作品写作角度有些不同,是什么促使您写这本书?
上世纪50年代,侗歌首次走出国门;1986年,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侗族大歌配乐,更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从深山密林到世界舞台,侗族大歌用跨越语言的天籁,传递着东方最古老的自然之声。
孙厚真告诉记者,通过“菌剂销售+技术服务”模式,她所在的企业2023年尾菜板块营收突破1.5亿元(人民币,下同);农户端项目区使用菌肥的3万亩试验田,辣椒亩均增产30%,农药支出减少35%,每亩综合收益增加1280元;生态端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年均提升0.2%,相当于每亩土地每年“吃掉”43公斤二氧化碳。
黄土的影响不仅限于墓葬,它还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首先,黄土覆盖了岩石,使得金属矿藏难以显现,这或许是中国较晚进入金属冶炼时代的原因之一。其次,黄土覆盖了大面积的石料资源,使得早期建筑主要依靠黄土,人们用夯土建墙、建房,甚至挖窑洞居住。更重要的是,黄土的特性促成了“台基”(即建筑物的高台)的发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商朝之前),人们就在黄土高原上修建夯土台基,并在其上建造重要建筑。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建筑的稳固性,也有助于防御外敌。台基越高,建筑越重要。这一传统延续至青铜时代,如二里头、二里岗、殷墟等遗址的建筑都依赖台基。这种建筑形式甚至影响到紫禁城,其主要宫殿同样建立在高台之上。有趣的是,即便在西方模仿中国的建筑风格时,仍然可以看到这种高台结构的影响。表面上看似砖石砌成,实际上内部多为夯土结构,仅外覆一层石材。我当年写《莲与龙:中国纹饰》时,还未涉及“台基”这一概念,但在这本书的中文版中,我在结论部分特别补充了部分内容,将“台基”这一建筑传统纳入其中。你去过石峁吧?我认为它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石峁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北部,是经济模式变革的关键区域。随着牲畜的传入,当地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是石峁,从内蒙古一直延伸到渭河流域,这片广阔的区域都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例如,在山西碧村,也发现了与石峁类似的建筑结构。这两处遗址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
“由于漆木杆是直立放置的,在清理墓室内填土时,便很早露头。当时离棺尚远,不到出随葬品的时候,因此取土的民工没有十分注意,幸亏及时发现漆木杆露头,随即采取措施保护。此后漆木杆一直被包土固护,经数月整理,漆杆露出全部面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何驽介绍。
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近期,河南金融监管局积极指导辖内财险机构为农户提供春耕保障服务,开展灌溉作业、“一喷三防”、气象预警、长势遥感监测等系列减灾防损服务,邀请农技专家前往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开拓海外市场,晋江优势独具。多年来,晋江立足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侨乡优势,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包括建材陶瓷在内,鞋服、伞业、食品、玩具等一大批晋江特色产品热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