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西宁5月2日电(记者 孙睿)5月2日,“奔跑吧·少年”第二届中国城市青少年跳绳公开赛(西宁站)在青海西宁开赛,共吸引来自西南、西北五省(区)的700名运动员参赛。
驻村“新农人”的智慧,在于他们懂得“授人以渔”的深层逻辑。在永兴街道小寨村,驻村工作队将技术帮扶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面对葡萄种植户屡屡遭遇挂果率低的困境,驻村第一书记刘勇和工作队员白志道没有急于替村民包办,而是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驻村调研,将复杂的种植技术拆解为“疏花疏果六步法”“水肥配比三要素”等14项量化指标。村民杨志刚起初连PH试纸都不会用,如今已能熟练调整土壤酸碱度:“以前种葡萄靠运气,现在每个步骤都有‘说明书’。”两年间,200余场田间培训让11个大棚从“零产出”变为“万元户”,村民年均收入突破4万元。这群年轻人用科学的力量破除陈规,让知识的星光洒满田间,照亮了乡亲们的致富路。
已担任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宁瑞,自毕业就扎根西北能源送出基地。一年365天,李宁瑞有300多天远离家人,驻扎在黄土高原的换流站里。有时候任务来了,他连续两个月不能回家。在访谈节目现场,他的话不多,但只要聊起与换流站有关的事儿,就如数家珍。有观众点赞李宁瑞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谦虚地回应说,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基层电力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安全地把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当列车驶入北京站,又一批旅客带着对东北美食的记忆离开。而在返程的T17次列车上,新版“地三鲜”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丁记梅队长所说:“一列火车,承载的不仅是旅客的身体,还有他们的味蕾和情感。”这道铁轨上的美味,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东北文化的魅力与铁路服务的温度。(完)
“嫦娥”“神舟”“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里一大批青年创新创业者崭露头角,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这些都共同指向一个生动而明确的事实——未来已经到来,未来在青年一代。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艾草种植面积约30万亩,有“世界艾乡”之称。此次活动以“艾草”为媒,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互动娱乐、文艺表演于一体,旨在将中医节律养生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见、可参与的生活实践,丰富游客假日生活。
临川区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站,构建起“点单+接单+派单+评单”的服务机制。老人或其子女通过手机小程序、电话热线、社区网格微信群,就能“一键下单”预约助洁、助餐、陪诊等服务,低保、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还能享受政府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