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福州4月29日电 (记者 闫旭)在29日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50个福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在福州集中签约,总投资505亿元(人民币,下同)。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此次论坛以“在新兴全球秩序中加强非洲在G20中的主导权”为主题,来自全球的学者、政策专家和智库代表齐聚南非行政首都,就非洲如何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提升话语权展开讨论。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一是规模实力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以上。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从2014年的95.09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63.1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从14.69万亿元提高到41.91万亿元;纳税总额从0.57万亿元增加到1.29万亿元。二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超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9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42万多家,占比由62.4%扩大至92%以上;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05万亿元,超过了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三是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5.5%,自2019年起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0.9万家,做到了“买全球、卖全球”。在民营企业500强中,一大批新生代企业家正在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中坚力量。这是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