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和展会举办地,广东充分发挥广交会对外窗口作用,广泛链接全球。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广东展位总量1.56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参展企业5899家,比上届增加145家。
在贵州深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涟漪。2020年,“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启动对地外文明的搜索。专家介绍,搜索方式主要是共时巡天观测和系外行星目标观测。先从浩如烟海的电磁信号中捕捉特定频率的信号,也就是窄带信号,再进行筛选排除干扰,对一些候选目标信号重复观测检验。追寻,还体现在更多维度:不仅被动接收,也主动发射信号,传递星际名片;向其他星球发射空间探测器,捕捉生命迹象;寻找地外行星,探秘文明痕迹;等等。
远眺星空,未来的“落脚点”何止这一个。专家介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月壤打砖机,“嫦娥八号”将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盖房子”,以后还要建设以月球为中心的深空互联网。此外,天问三号计划在火星“挖土”,天问四号计划探测木星……一项项极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刷新着“牧宇耕星”的进度表。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你也能在“月宫”打电话、看直播!
茫茫宇宙,如何寻踪?我们展开射电天文观测,试图捕捉地外文明信号。电磁波是星际通信的绝佳“信使”,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观测”天穹。而且随着观测能力的进步,我们能“看得”更深更远。
他当天出席展映活动并以《勇往直“潜”——快速崛起的中国深海科技》为题作主旨演讲,讲述中国深海科技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深潜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实现了中国科研人员征服世界第四极的万米下潜,为人类探索深海奥秘并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奠定了基础。
从地球出发,打个太空“专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从太空港中转到月球,在3D打印的“广寒宫”前打卡,或者去火星的“祝融咖啡馆”尝一杯星尘咖啡。近看,小朋友在太空矿场体验采矿;远眺,去往太阳系外的飞船即将启程……
这种“器以载道”的造物智慧,巧妙地将《周易》所阐述的“三才之道”具象化为能够实实在在触摸、感知到的器物。也正因如此,演奏者每一次轻抚琴弦,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与天地对话的庄重仪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韵味与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