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老商圈”也不甘示弱,纷纷升级改造。在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拍一张艺术照,一秒穿越成为报纸中的新闻人物。相声快板、大提琴演奏,百年老街每天都上演不同主题的特色表演。
最高检行政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行政诉讼监督是对行政诉讼和行政行为的双重监督,既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维护司法公正,又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检察机关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履职要求,在办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过程中要坚持依法全面审查的原则,进行“一案三查”。一要审查行政生效裁判是否错误。审查判断生效裁判认定事实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有无证明力、证明力大小或者认定事实是否违反逻辑推理或者经验法则;审查判断生效裁判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是否违反上位法规定或者违背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还要审查诉讼程序是否违反法律规定,是否可能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对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检察机关依法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进行监督纠正;对生效裁判正确的,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维护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二要审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监督纠正违法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中既要落实这一原则的要求,也要坚持依法全面审查的原则,即不限于申请人的申请监督请求及理由,而应结合争议焦点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不仅审查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活动的合法性,还审查被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以及申请人诉求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对于违法的行政行为,检察机关能够通过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启动监督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纠正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对于不宜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予以纠正的违法的行政行为,可以通过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予以纠正。2021年,《意见》强调,“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2024年4月,最高检制定《关于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行政诉讼监督职责中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在办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过程中,对于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要监督支持;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不宜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的,可以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严格规范执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三要审查相对人的实体权益诉求是否正当,规范推进行政争议法治化实质性化解。行政检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牢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理念,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2024年以来,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司法部联合国务院相关部委,建立行政争议预防与化解“3+N”工作机制,促进统一相关行政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审判、行政检察标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各级检察机关在办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过程中,要以查清事实、辨明是非作为争议化解的基础,根据案情依法灵活运用监督纠正、以抗促调、促成和解、司法救助、释法说理等方式,回应当事人实体诉求,促进案结事了。要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行政争议化解平台,汇聚各方合力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正深度嵌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算力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多种业态蓬勃发展。同时,人工智能加快赋能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孕育新的产业。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纷纷加大投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中国箱包企业亦纷纷展露技术实力。借助广交会平台,徐州威嘉轻工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在产品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研发力度,积极与材料头部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材料,确保客户每次采购都有新产品可选。本届广交会第三期,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地的采购商纷至沓来,该公司顺利收获了一批订单。
语音助手、智能客服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最先适配的场景。通过聊天对话框或者集成到语音助手提供对话服务,是目前大模型最常见的服务方式,用户可通过文本、语音的输入输出获取知识与信息。不过,目前大模型付费订阅模式尚不成熟,阿里云、字节跳动、腾讯等企业通过低价或免费策略抢占市场,百度文心一言的VIP服务也已转为免费模式。语音助手成为手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的一个功能,难以独立收费。但在企业服务领域,智能客服应用持续拓宽和深化,2023年智能客服市场规模39.4亿元,金融、电商、消费零售、生活服务行业应用规模占比超70%。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毕业生曾雅萍也即将奔赴西部支教:“反复研读回信,字字嘱托如晨钟叩击心扉。我感受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既要完成个人淬炼,更要燃起西部教育的燎原星火。”现在,她正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地备课、试讲:“只有提升教学能力、锻炼实践技能,才能不负嘱托,不辱使命!”
此外,热门演出依然是本次假日的“顶流”担当。假日期间,上海共举办计660场营业性演出,服务观众约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91%,票房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59.41%。其中举办每场万人规模大型演出14场,上海·静安戏剧节集中上演6大系列20部优秀剧目;西岸大剧院举办“爵士春天”音乐节;上海国际音乐村举办“超级芒果音乐节”;上海大剧院上演话剧《日出》;文化广场上演舞剧《赵氏孤儿》。其中,5月1日至5月3日,米哈游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星铁LIVE”2025星穹铁道演唱会,三天吸引全国各地近3万名同款游戏玩家来沪“打卡”,不少观众还相约散场后在上海吃饭、逛街,交流游戏,人均在沪消费3000元以上。热门演出前后的“粉丝踩点”和“余兴社交”等新消费现象愈发形成趋势。(完)